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要闻

基地举办“辽金元文学研究”学术沙龙

[日期:2023-05-04]  来源: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薛国礼(文)徐文倩(图)

2023年5月3日下午,受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邀请,新疆大学段海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武君浙江师范大学邱江宁教授,在22幢504研修围绕辽金元文学研究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活动。活动围绕辽金元诗文研究中的民族视角、经典作家与作品,以及文学史重大问题的参与度等问题展开聚谈,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与人文学院以及参加“辽金元诗文研究论坛部分师生参与了现场交流互动。

  

  

沙龙伊始,邱江宁教授将“多民族三交”(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问题引入到辽金元文学研究的探讨中。邱教授指出,“多民族三交”是辽金元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和最主要等问题,如何围绕民族视角进行辽金元时期文学研究,是本次学术沙龙交流的首要方向。

来自新疆大学等段海蓉教授当仁不让地开启话题她从民族交融视角进行研究得缘于杨镰先生当时民族融合的话题在学界还不很流行,杨镰先生从国家高度出发强调民族融合的重要性,对她等学术启发尤其多。同时,段老师也指出做好民族交融的一大难题便是语言,如刘迎胜先生的著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被学界认为数十年无人能超越,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刘迎胜先生掌握了英语、突厥语、波斯语,因此虽然新疆研究资源非常丰富,但限于语言的局限能用多少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邱江宁教授曾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访学过与杨镰先生有较多交往她描述“杨镰先生吃发霉的馕饼”的故事认为进行民族交融时会遇到的另一问题——身段与心态问题。邱江宁老师认为在面对不同民族出于各自生活环境而产生的隔阂,应当以“润”的态度对待,要打破偏见没有身份和文化贵贱的立场融入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沟通中,感触和体验他们的生活。

武君研究员认为多元包容是辽金元文学不容忽略的重要特征,在放下身段的同时要打开心灵,因为中国文学研究从来就不只限定在汉族领域,它更包含多民族的广大范围,民族因之成为一个研究的视角而非立场,在明确这一点后,研究应当回归文学,向文学性靠拢。鉴于此,武君研究员认为当下元代文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如萨都剌、虞集、杨维桢等人的作品都还没有得到普及。

邱江宁教授对元代文学经典化的问题表示赞同,同时更进一步提出思考,为什么唐、宋文学可以经典化,而元代文学的经典化却被稀释了,原因在哪里?经典化的背后又代表了什么? 邱教授认为元代文学未能经典化多源于明朝出于政治立场对元代文学经典进行稀释,而任何时期作品的经典化背后可能都着时代的现实性立场和功利性目的存在。 

最后武君研究员还谈到辽金元文学独特性地位构建的问题,指出辽金元文学研究者要注重在中国文学史的链条上确立辽金元文学的独特地位与价值。武老师指出,学界通常讲宋元文学、元明文学,比较重视辽金元文学在承接南宋、开启明清上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元代文学自身完整性的构建。其实不妨将宋元文学、元明文学作为两个集合,抽取两者交集处寻找出元代文学的独特性,在树立独特性后,思考其将如何作用于中国文学史的断代衔接,从而使辽金元文学真正参与到中国文学史共有话题的探讨之中。

互动环节,位老师围绕在场老师与同学关切的“论文选题”“小论文独立价值的树立”“易代之际文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大家都围绕辽金元文学研究前景而各抒己见,打破了常规讲座的定式整场沙龙活动气氛轻松、愉悦,最后大家意犹未尽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录入:admin |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