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回响|王韬,在“江南文化”语境中重现

[日期:2023-11-16]  来源: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

2023年10月14至15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循环日报》创办150周年纪念暨王韬与近代中国和世界”学术研讨会在王韬研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推动了王韬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时隔一月,《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庄建在《中华读书报》撰文:《王韬,在“江南文化”语境中重现》,是为回响。

王韬,此刻成为“江南文化”“中西交流互鉴”语境下多学科学术研讨会的主角。日前,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循环日报》创办150周年纪念暨王韬与近代中国和世界”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举行。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江苏社科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大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学者就王韬治生及交往、王韬文学观念和晚清文学之关系、王韬经世思想、王韬研究新材料的发掘与考证展开了研讨。

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被誉为中国新闻之父、报章文之祖。他所处的时代,适值中国被卷入全球化,被动开启现代化征程新旧交替的时代。那个时代,老的发展路径依然畅通,但同时又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增加了一批新的职业,包括新式出版业、新闻业、新式教育,西书翻译等,这为那些在科举道路上攀登无望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王韬是折射他所处时代特点的典型性人物。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王韬在香港参与创办了全球第一份华资华文、华人主办的报纸《循环日报》,并被推为主笔。他“终日握管,手为之疲”,写了大量的宣传维新变法、呼吁富国强兵的政论文章。《循环日报》一改寻常报纸偏重商业利润的风气,彰显出关注国际形势与国计民生的鲜明特色,以至“遐迩传流,推为巨擘”。王韬的许多文章被上海《申报》转载,不仅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思想,还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民间知识分子之一,王韬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译介、撰著了许多西学、西史的著作,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学西传”做了诸多努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对于王韬的研究虽已有不少积累,但并不尽如人意。南京师大张中教授认为,王韬这个人物被历史的尘埃遮盖了,是个有待于重新发现的人物。复旦大学段怀清教授至今记得,10年前在哈佛燕京访学时,美国韦斯利学院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柯文曾说:“有一件事挺遗憾的,王韬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中国依然没有能够出版《王韬全集》。”研究王韬几十年的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熊月之,此前尚未参加过内地举办的王韬研究专题学术活动。这些,某种程度反映了王韬研究的现状。

王韬是说不尽的。学术界对他的诉说话题正酣。熊月之指出,王韬是被旧的体制所拒绝的众多知识分子当中的一位,又是在新的时代多所拓展的一位。科举道路特别逼仄,是明清江南的普遍现象。江南读书人口众多,考中科举的概率远远低于内地。另一方面,江南又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前沿。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为那些被科举正途所拒绝的,从传统体制中抛撇的“富余”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王韬多次参加科考未能如愿却成就了他独特的人生道路。研究晚清史、上海史,王韬是个出现频率极高、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研究政治史、思想史,会看到他上书太平天国将领,“长毛状元”轰传一时,他的变法思想内涵极为丰富;研究出版史,他与墨海书馆、弢园书局有关;研究新闻史,他与《循环日报》《申报》等有关;研究教育史,不可不谈他与格致书院;研究中外交往史,他曾游历欧洲、日本;研究近代文学的转型,也绕不开王韬。     

研讨会论文拓展出江南与中国、传统与现代、域内与域外三个维度。参会者是世界性的,学术研究本身也极具世界性。跨学科、跨专业的老中青三代王韬研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赓续王韬研究的学术成果,推进王韬研究的学术发展,展望王韬研究的学术前景。

会上,不断有学者强调,王韬作为研究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研究王韬的学者提出了拓展知识面的要求。面对王韬这样的研究对象,研究者没有必要给自己设定研究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晚清旧体新诗和“诗界革命”这样的语境中看王韬的诗歌,把王韬和日本文士之间的唱和诗放在中国既有的唱和诗传统里,中日文士间跨文化、跨语际的文化交往、文化对话的语境里去讨论,这些,都是学者们面对王韬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做出的回应。

会上,与会者分享了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新材料、新观点。与会代表们提交的论文,有比较成熟、比较常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例如文献研究、文本研究、文学史研究、地方史地域史包括城市史的研究等,也有一些最近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实践的方法、研究理论,比如身份研究、跨文化的研究、文明对话的研究、翻译研究、形象研究,还有传播研究、包括交游史研究等等。这些研究理论与方法,特别是一些新材料的提供,对进一步丰富、拓展王韬研究大有裨益。

会议还进一步提出了“在全球史这一视野下的王韬”“王韬形象的世界性构成”“相关外文文献资料进一步的收集、研究开拓”等研究方向。如果将王韬的故事置于全球的范围内,放在一个后发国家和一个先进国家的关系中,会发现在很多后发国家或后发地区,类似于王韬的人物很多,并不只是中国一例。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在全球史的语境中,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类似的人物进行比较研究,对我们更全面、更完整地理解、认识和评价王韬,会提供一些来自于其他的、异域的经验。

对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陈玉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晚清维新变法先驱王韬著作整理与研究”的结题成果《王韬全集》的出版,与会者充满期待,认为它的出版有可能为王韬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甚至一个新的世界,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各方对王韬的研究。

随着会议展开,王韬身上的历史尘埃被渐渐拂去,面貌变得清晰起来。

(全文转载自《中华读书报2023年11月15日02版)


录入:admin |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