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叶一苇诗歌、书法、篆刻与明招文化理论研究研讨会顺利举行!

[日期:2024-01-15]  来源: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

1月12日,由浙师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明招文化研究院、武义明招文化传承政协委员会客厅、武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叶一苇诗歌、书法、篆刻与明招文化理论研究研讨会在武义县坛头村田庐光裕堂举行。中心主任陈玉兰教授、研究员陈年福教授、于淑娟教授、吴海庆教授、杨尔教授出席会议,此次会议也是中心首次参与主办的以书画、篆刻艺术为主题的论坛。

武义县政协副主席董三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叶一苇先生是当代明招文化的研究者、传承人和践行者;他同时也是武义的“文化富矿”。杭州贝鱼投资公司董事长叶聚利作为嘉宾代表致辞,他回顾了与叶一苇先生相识过程,感恩叶老对他人生的影响,赞扬叶老的无私奉献,称叶老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德高望重的乡贤。



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嘉宾、以及本地专家学者60多人,会上鲍复兴、陈金彪、邵德法、王文政、沈志权、符祖祥、金新华等县内外学者各抒己见,纷纷踊跃发言,在缅怀叶一苇传奇般艺术人生的同时,赞扬其在诗词、书法、篆刻和明招文化研究等文艺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中心研究员陈年福教授就“叶一苇先生的对章艺术”展开讨论,陈年福教授从其甲骨文研究的专业角度对叶一苇先生的六组对章的印章形式、印文内容进行艺术赏析,高度评价叶老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真正做到“诗心造印”。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心研究员杨尔评价叶一苇先生“诗书画印”全面发展,艺术构思精巧、别具一格。杨尔教授表示叶老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其艺术创作上,他的“学无止境”、“孜孜不倦”的精神也一直鞭策世人“学海无涯,学术创作更是要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中心研究员于淑娟教授和吴海庆教授对此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进行点评。于淑娟教授首先肯定了各位作者的文章,表示这都是“有温度的文章”,从各篇论文可见叶老是一个醇厚平和、文雅渊博、诗意盎然,成就卓著的篆刻家。论文也从各个角度诠释了叶老的篆刻成就以及他作品的价值,对今天的印人有着启发和指引作用。吴海庆教授针对提交论文提出对于公共艺术馆如何走向大众、走向民间、走向未来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叶一苇先生的“诗心造印”是“诗心”在前,“造印”在后,是一种人生修为,也是一种心灵境界,我们欣赏到的是一种高山流水的境地。



最后,中心主任陈玉兰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做总结发言。陈玉兰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主题覆盖面广,对叶老的篆刻理论、诗书画印艺术成就及对明招文化研究的贡献等,都作了些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篆刻领域,大家公认叶老是个泰斗级的人物,但他首先是位诗人,诗心贯穿了他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诗心造印”是他艺术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命题。可见在叶老看来,文学艺术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在叶老的诗书画印艺术生成的生态系统中,武义的明山秀水是土壤,明招文化则是阳光雨露。武义具有孕育艺术家的土壤,也是适宜艺术家诗意生活的地方,而成长于武义的以叶老为代表的艺术家同时又反哺了这片艺术的沃土。叶一苇是明招文化的当代研究者和传承者,“是比武义温泉还要宝贵的‘软实力财富’”,但目前学界对其成就和贡献有所低估,应该尽快将编纂《叶一苇全集》提上议事日程,并对其“诗心造印”“篆刻非印章”“匠心非匠”等命题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梳理,以弘扬叶老的艺术理论,传承其艺术精神,扩大其学术影响,并最终给予他应有的学术史和艺术史定位。



部分素材来源于掌上武义客户端新闻

录入:admin | 阅读:10